到了最后,大龄剩女的归宿,多半是三种

抢在莫言《晚熟的人》发布之前,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人生海海》早早和读者见面了。

然而这个“早”亦是麦家沉淀六年后向纯文学转型的艰难跋涉,但也总算一炮而红。

然而在《人生海海》中,麦家的创作初衷却是对儿时、对亲情的一次和解。

同样,莫言《晚熟的人》在第一章节故事里也在和自己的少年握手言和。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面对百炼钢,如今成熟时,也化为了绕指柔。

诺贝尔文学奖作家莫言,沉淀8年后,推出新书《晚熟的人》。这部书带着莫言浓重的成熟气息扑面而来,让读者深感宽慰。

作为一个淳朴的农民作家,莫言那满怀乡情的作品让无数读者魂牵梦绕,以前那些天马行空的魔幻也得到了应有的克制。

在《晚熟的人》这部新作品中,莫言更是以打铁的故事开篇,围绕着精彩热闹的打铁场面,为我们娓娓道来了一个尽管有缺失但也算圆满的悲剧人生。

莫言《晚熟的人》到了最后,大龄剩女的归宿,多半是三种

现代社会,对女人太过苛刻,一旦超过三十岁还没嫁出去,就被定义为“大龄剩女”,被很多人关心。

在大多数人的概念里,只要过了三十岁还没结婚,那就是有问题,也许你有自己的苦衷,但别人可别这样认为。

虽然说,自己的路自己走,但被异样的眼光看多了,心里也会产生怀疑,觉得自己配不上爱情,是不是不应该再等下去?

有些人就在这样的声音中,慢慢地妥协,找一个符合自己条件的人嫁了,或许没那么相爱,但好歹有一个人陪在身边,这就够了。

当然也有一些人选择了单身,不愿意将就爱情,你总要明白,到了最后,大龄剩女的归宿,多半是三种!

一、选择单身,不愿将就

或许有人认为,一个人好可怜,什么事都要依靠自己,身边没个人帮衬,老了可怎么办?

可现在的女人大多独立,不管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她们只需要取悦自己,完全不需要为了讨好别人而活着。

虽然说,有些大龄剩女面对现实选择了妥协,但还有一些人会保持特立独行,选择单身过日子,不愿意将就。

她不是非要特立独行,而是没有遇到那个对的人,那为什么要这样把自己嫁出去?钱可以自己赚,娱乐可以自己玩,何必找一个看不顺眼的人生活呢?

如果仅仅是到了年纪,就必须把自己嫁出去,那她宁愿活得潇洒一点,一个人也可以生活得很好。

二、嫁一个符合条件的人

大多数大龄剩女,到了最后,都会找一个各方面符合条件的人在一起。

或许这些人中,有些已经是有了孩子且二婚,有些物质条件并不如自己,有些需要自己照顾,但在某一方面条件了,也就这样嫁了。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特立独行,还有一部分人是追求家庭之乐的,她只是没有遇到合适的人,那么也只能找一个各方面还可以的人在一起。

感情是可以培养的,只要条件相当了,慢慢地也可以有爱的感觉,日子也能过得很好,她相信,一切都是朝着好的方向前进。

三、找个老实男人在一起

当然,还有一些人,最后会选择一个爱自己的人,或许自己没有那么爱,但被爱也是一种幸福。

她会选择一个爱她的老实男人,虽然说,这样的男人缺少情调,但和他过日子还是安心的,踏实的。

另一方面,到了这个年纪,优质的早已被选走,只剩下一些勉强看得顺眼的在身边,你想要找完美的,那就是难上加难,这就是现实。

这个时候,她也不想再耽误下去,只能找一个老实男人在一起,这也是次优选择,相信通过努力,也能过上想要的生活。

莫言一个重要标签是“魔幻”,而按照我的阅读体验,他的小说特点是:斑斓、浓烈、残酷、隐喻。

尤其里面一些惨烈的场面,读来让人双腿发抖。

《晚熟的人》是本收录12篇小说的集子,处于第二篇的《晚熟的人》小说,算是最长的,但篇幅依然不大,情节也很简单。

小说的场景,还是读者熟悉的高密东北乡,开头就是作者的自我调侃:

“我”的《黄玉米》(对应《红高粱》)影视、小说都火了,东北乡也跟着火了,有拍电影的,有外地的作家常住这儿写作的,考察的人源源不断。

“我”陪着作家朋友回乡,碰到了邻居蒋二,发现他也跟着发了财,先是卖土特产,后来做“商业地产”,听说“我”回来,抢着请客吃饭。

随即,时光回到40多年前的穷时候、饿时候,一段旧时光里的青年们生活的描写。

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文中没有说,我觉得应该是性格的圆熟、对名利的追逐,以及各种想法、手段的成年化。

有的人在解读时,认为“晚熟”是“大器晚成”,然后便转入传统的鸡汤道路上来,讲怎么坚持,怎么修炼,怎么成功。

这是对“晚熟”一厢情愿,甚至是有些肤浅的解读。

在我看来,“晚熟”这个词,有个隐含的对应词,叫“早慧”

中华文明就是一个“早慧”的文明。

二千多年前,诸子百家,学说林立,但绝大部分不是“形而上”,而是“形而下”,讲的是人际关系、治世之道。

各种制度、处世哲学,那个时候就已经成熟了。

制度、哲学的“早慧”,必然会带来人的“早慧”。作者说的“晚熟”,实际上,有点不了解世事洞明,融入不了的意思。

小说中写旧时光,青年们确实是“幼稚”的,为了看一场电影想尽办法、大打出手,就连放屁也成了“看家”的本事……

莫言的笔触,粗糙、戏谑中,偷着一丝荒诞。

这些看似幼稚的东西,往上看,往深层里挖,何尝不是一些“成熟”的人折腾出来的呢?

小说的最后,有一个转折

这个转折,恰恰是对蒋二自称“晚熟”的讽刺。

怎么描写的呢?

蒋二打电话向“我”哭诉,自己好不容易搞的不动产,被两辆推土机给拆掉了。

原因是什么呢?

因为他经营的地方,属于旧时光划定的“滞洪区”,尽管河流已经断流30年了,但这个规则还在,就有理由拆掉你。

“晚熟”晚熟,毕竟是熟了。

作者利用这个结尾告诉我们,蒋二真的成熟了吗?恐怕未必。他还是不了解游戏规则,败下阵来。

不知道这是不是《晚熟的人》这篇小说的意趣,不过,我也就读到了这些。

《晚熟的人》中莫言他大胆又毫不吝啬地分享了他对于人性的深刻认知,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写作者成为举世闻名的大作家,莫言全都经历,也全都写入了小说中。

希望大家都能深入剖析,从《晚熟的人》中学到知识。

诺奖得主的小说,一本才几十块钱,实在划算。

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道VV晚熟的人+生死疲劳莫言作品诺贝尔获奖者小店¥9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xzwph.com/ystl/146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