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剥脱性骨软骨炎

点滴状白癜风 https://m-mip.39.net/fitness/mipso_4497420.html
概述

剥脱性骨软骨炎(osteochondritisdissecans,OCD)指各种致病因素导致的局限性关节软骨及其软骨下骨病变,并逐渐与其周围正常骨分离/脱落的一种关节疾病。剥脱性骨软骨炎病因不明,因常见于喜好运动的青壮年男性,考虑在一定程度上与挤压、碰撞性外伤有关,因此多数人认为本病与外伤骨软骨骨折或反复轻度外伤导致血运障碍,骨软骨坏死脱落所致,但也有人提出细菌栓子或脂肪栓塞终末动脉以及家族遗传等有关。

临床

本病好发于16~25岁之间的男性,可发生于全身任何关节,75%发生在膝关节(股骨内侧髁占85%,内侧髁后外侧面最常发生;股骨外侧髁占15%),其次踝关节、肘关节。对于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发生的部位最多见于股骨内侧髁。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积液,发病关节以膝关节居多,亦可见于肘、踝关节。以关节内交锁为多发,且伴有关节肿胀及疼痛,尤以行走时为剧。当负重力集中在损害区域软骨面时,则出现剧痛及交锁征。如此反复刺激,则必然造成关节肿胀及滑膜肥厚。

病因

1、外伤;

2、缺血坏死;

3、骨骺发育异常;

4、其它因素:炎症、遗传、激素等。

本病的确切起因至今尚不清楚,目前有如下两种学说:

1.创伤学说频发的、连续不断的创伤,可以造成骨及软骨无法修复的损害,以致引起骨软骨变性、剥脱或游离。这种认识可以解释为什么本病好发于运动员或活动量大的人群。

2.内分泌及遗传因素学说在运动量不大且无经常遭受外伤影响的人群中亦可发生本病,显然创伤说难以解释此组病例,因此有的学者提出,本病可能与内分泌或是遗传因素有关。

病理分级

剥脱性骨软骨炎的病理分级可分为4级:

Ⅰ级:关节软骨软化,软骨下骨水肿,但关节面尚完整

Ⅱ级:骨软骨部分分离,部分与周围骨相连

Ⅲ级:骨软骨分离,但还位于缺损内

Ⅳ级:骨软骨分离脱落合并游离体形成

影像学表现

与病理分级对应的MRI表现

Ⅰ级表现为软骨下圆形或横卵圆形病灶,T1WI呈较低信号,关节软骨完整,病灶周围可见低信号环绕;

Ⅱ级表现为病变骨组织及表面软骨与骨床部分分离;

Ⅲ级表现为破碎骨块完全与骨床分离,并被长T1长T2信号带所包绕;

Ⅳ级表现为坏死骨软骨碎片脱落形成关节内游离体。随着病情的进展,坏死骨片的信号强度进而降低,部分压脂像可见坏死骨片周围大片状高信号区,为骨髓水肿所致

X线和CT

1、软骨下骨块,圆形或卵圆形,高密度或正常密度,长径数mm或数cm,从关节面分离,边缘清楚锐利,骨块周围与母骨之间有环形软组织密度透光带;

2、透光带外围骨质可发生硬化;

3、病变修复,透光带可因新骨形成而消失;

4、骨块脱落,关节腔内可见游离体,原骨块处可留有局限性软组织或液性密度凹陷缺损。

X线、CT表现典型损伤表现为轮廓清晰的局限性软骨下骨骨质硬化,与周围正常骨质分离。完全剥脱并移位者于股骨髁可见到透亮缺损区,关节腔内可见游离体。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下面的疾病进行鉴别:

1.自发性骨坏死:发生于股骨下端,MRI表现为坏死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软骨下骨板一般无中断,增强后坏死区可呈均匀一致的强化,亦可外周呈条带样强化,强化区的病理基础是肉芽组织。

2.骨关节炎:最初先出现关节软骨的损伤,以后关节软骨边缘处形成新生骨赘,软骨下骨髓内骨质增生和骨内囊肿形成,可出现滑膜增生肥厚,软骨下骨的硬化,在T1WI,T2WI均可见软骨下骨髓内呈低信号的条状硬化带,无剥脱骨片形成。

临床上还需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骨软骨瘤病,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所形成的骨侵蚀相鉴别,但后者主要以膝关节软组织及滑膜改变为主要表现。

往期16大精彩回顾

个病例解析汇总

个基础影像病例汇总

全身各部位影像数据

全身14个部位的X线解剖+摄影技巧+读片技巧

全身各部位系统解剖图解

全身各部位断层解剖图解

全身各部位报告模板(X线、CT、MR齐全)

7本经典影像书籍读书笔记

58医院经典读片汇总

个经典医学影像名家视频讲座汇总

个精品医学影像专题内容汇总

31种常见疾病的分期分型

35种影像综合征汇总

32篇专家共识,规范您的影像检查行为

75位老师求助内容汇总

影像学院篇经典内容汇总

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zwph.com/yzyy/126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