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想念一个人,也不要主动找他,做到2个字

抢在莫言《晚熟的人》发布之前,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人生海海》早早和读者见面了。

然而这个“早”亦是麦家沉淀六年后向纯文学转型的艰难跋涉,但也总算一炮而红。

然而在《人生海海》中,麦家的创作初衷却是对儿时、对亲情的一次和解。

同样,莫言《晚熟的人》在第一章节故事里也在和自己的少年握手言和。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面对百炼钢,如今成熟时,也化为了绕指柔。

诺贝尔文学奖作家莫言,沉淀8年后,推出新书《晚熟的人》。这部书带着莫言浓重的成熟气息扑面而来,让读者深感宽慰。

作为一个淳朴的农民作家,莫言那满怀乡情的作品让无数读者魂牵梦绕,以前那些天马行空的魔幻也得到了应有的克制。

在《晚熟的人》这部新作品中,莫言更是以打铁的故事开篇,围绕着精彩热闹的打铁场面,为我们娓娓道来了一个尽管有缺失但也算圆满的悲剧人生。

莫言《晚熟的人》再想念一个人,也不要主动找他,做到2个字,他会联系你

想念一个人,甜蜜又辛酸,每当想他时,就会忍不住联系他。

可太过主动的结果,就是失去了主导权,完全由对方牵着鼻子走,他想理你就理你一下,不想理你了就把你丢在一旁。

也许一开始你并不在意,只要能联系到他就可以,但爱情是需要回应的,当你的付出完全得不到回报,你也就不想再爱下去了。

就像,如果只是你一个人主动联系,心里想念,而对方无动于衷,那么你的想念也无关紧要,对方也不会放在心里。

爱情也是需要有技巧的,即使再再想念一个人,也不要主动找他,做到2个字,他会联系你!

一、冷漠

想一想,在你面对不在乎的人时,你会是什么态度?答案一定是冷漠。

可面对喜欢之人,就一定要足够热情吗?那还要看对方是什么态度,若是你一开始还不明确他怎么想,最好不要把全部热情都给他。

你可以适当冷漠一点,即使很想他,也要退一步,不要经常主动找他,诉说你的思念,可能你会觉得没什么,想念就要说出来,可对方不一定这么想。

你越是主动,他越是远离,也会觉得你的想念不足为重,这样下去,你只会丧失自己的主动权,把自己陷入一种被动的状态中。

所以,不如学着冷漠一点,不要太过主动,这样反而能调动他的好奇心,让他主动联系你。

二、克制

想念一个人,就想要大声告诉对方,就想要对方知道自己的心思,可有时,你的想念不适合当面说出来。

这个时候,你最需要做的就是克制,虽然说克制真的很难,但你一定要忍住,当你开始想念他时,就做些事情来转移注意力吧。

若是你一再主动找他,他只会觉得你是在纠缠,他会逃离得远远的,不想一直被你追,只想保持距离。

只有克制了内心的思念,等着他来主动追你,这段感情才能反败为胜,你也才能掌握主动权。

三、暗示

当然,这并不是说你什么都不做,你也可以通过暗示,来让他知道你的心意。

比如,偶尔给他发一段喜欢的话,或者在朋友圈发一下自己的行踪,只要他对你有兴趣,他就会翻看。

如果等不到你的主动联系,看不到你发动态,他还会时不时给你发个信息,问你在做什么,怎么没看到你发朋友圈了?

其实,只要一个人是有心的,他就能讲懂你的暗示,就看他愿不愿意读懂,愿不愿意放手去追,所有的不懂都是假装的,他不想继续下去,只能当陌生人般处理。

莫言一个重要标签是“魔幻”,而按照我的阅读体验,他的小说特点是:斑斓、浓烈、残酷、隐喻。

尤其里面一些惨烈的场面,读来让人双腿发抖。

《晚熟的人》是本收录12篇小说的集子,处于第二篇的《晚熟的人》小说,算是最长的,但篇幅依然不大,情节也很简单。

小说的场景,还是读者熟悉的高密东北乡,开头就是作者的自我调侃:

“我”的《黄玉米》(对应《红高粱》)影视、小说都火了,东北乡也跟着火了,有拍电影的,有外地的作家常住这儿写作的,考察的人源源不断。

“我”陪着作家朋友回乡,碰到了邻居蒋二,发现他也跟着发了财,先是卖土特产,后来做“商业地产”,听说“我”回来,抢着请客吃饭。

随即,时光回到40多年前的穷时候、饿时候,一段旧时光里的青年们生活的描写。

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文中没有说,我觉得应该是性格的圆熟、对名利的追逐,以及各种想法、手段的成年化。

有的人在解读时,认为“晚熟”是“大器晚成”,然后便转入传统的鸡汤道路上来,讲怎么坚持,怎么修炼,怎么成功。

这是对“晚熟”一厢情愿,甚至是有些肤浅的解读。

在我看来,“晚熟”这个词,有个隐含的对应词,叫“早慧”

中华文明就是一个“早慧”的文明。

二千多年前,诸子百家,学说林立,但绝大部分不是“形而上”,而是“形而下”,讲的是人际关系、治世之道。

各种制度、处世哲学,那个时候就已经成熟了。

制度、哲学的“早慧”,必然会带来人的“早慧”。作者说的“晚熟”,实际上,有点不了解世事洞明,融入不了的意思。

小说中写旧时光,青年们确实是“幼稚”的,为了看一场电影想尽办法、大打出手,就连放屁也成了“看家”的本事……

莫言的笔触,粗糙、戏谑中,偷着一丝荒诞。

这些看似幼稚的东西,往上看,往深层里挖,何尝不是一些“成熟”的人折腾出来的呢?

小说的最后,有一个转折

这个转折,恰恰是对蒋二自称“晚熟”的讽刺。

怎么描写的呢?

蒋二打电话向“我”哭诉,自己好不容易搞的不动产,被两辆推土机给拆掉了。

原因是什么呢?

因为他经营的地方,属于旧时光划定的“滞洪区”,尽管河流已经断流30年了,但这个规则还在,就有理由拆掉你。

“晚熟”晚熟,毕竟是熟了。

作者利用这个结尾告诉我们,蒋二真的成熟了吗?恐怕未必。他还是不了解游戏规则,败下阵来。

不知道这是不是《晚熟的人》这篇小说的意趣,不过,我也就读到了这些。

《晚熟的人》中莫言他大胆又毫不吝啬地分享了他对于人性的深刻认知,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写作者成为举世闻名的大作家,莫言全都经历,也全都写入了小说中。

希望大家都能深入剖析,从《晚熟的人》中学到知识。

诺奖得主的小说,一本才几十块钱,实在划算。

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道VV晚熟的人+生死疲劳莫言作品诺贝尔获奖者小店¥9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xzwph.com/ystl/145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