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凡的高考

浙江大学研究生干部讲习所第十六期培训班七月时政研讨会采用线上讨论的方式,本期讨论的主题是“年高考”。年的高考,是极不平凡的一次高考,这是在全球仍笼罩在新冠肺炎疫情阴影之下,我国进入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之下举行的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活动。

高考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高考由教育部统一调度,教育部考试中心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教育考试院命制试题。考试日期为每年6月7日、8日(部分地区含6月9日),各省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01

高考70年历程

(一)-年:百端待举,自主还是统一

为保证录取高质量足额生源,年恢复统一高考,并取消免试保送上大学的做法。统一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几经改革与完善,沿用并发展至今。

(二)--年:风暴袭来,利斧下的中辍

狂热的政治运动中,教育毫无尊严可言,统一高考就势成为“文化大革命”这把可怕的政治利斧砍向教育文化阵地的突破口。高等学校-年停止按计划招生,高考停滞期间仅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少数高等学校试点招收少量工农兵学员。年,多数高校采取“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十六字方针,恢复高等学校招生,将招生条件规定为“选拔相当于初中毕业以上的实际文化程度,具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的优秀工农兵,不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

(三)—:春雷敲响,窄门前方是大道

年10月,国务院正式宣布当年立即恢复高考。中断10年之久的高考制度从此恢复。此前因为家里“有工无农”而被划拨到外地农村插队的知识青年,看到了一条可以由自己掌握的命运轨迹,决心牢牢抓住。

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曾言:我们这代人,就是高考改变命运。

(四)—:取消分配制,给象牙塔标个价

年,政府首次引入了“供需见面”的新方式。减少了分配的中间环节,高等学校可以与用人单位直接联系,增进了解。实际上,年恢复高考以后虽然为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一考定终身”的形式也落下了“唯分数论”的积弊。

年,国家教委又开始实施“招生并轨”的试点,高考实行统一录取分数和收费制,大学毕业后也不包分配。

(五)—:扩招!扩招!却非教育高招

90年代,高校毛入学率不过5%(即在校人数与适龄人口之比)远低于发达国家80%左右。许多体会过“黑色七月”的学生,都不会忘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壮烈景象。而高校扩招似乎提供了一条看似圆满的道路。一方面可以满足高等教育的巨大需求量;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教育消费,缓解就业压力;再加上年“双轨制”改为“并轨”,扩招可以解觉大学教育成本骤然增加的问。

(六)—:分数线上的跷跷板

中国大学录取名额,采用的是国家计划的形式,总录取名额将决定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录取分数线高低。这种差异,则使得一些教育水平较高的地区的大专录取分数线比另一些地区的本科线还高。

年,曾有三名高中毕业生向教育部提起了诉讼。在那年高考中,她们的分数放到北京完全可以考上比较理想的大学,然而在山东省,连个普通本科都进不了。虽然她们的代理律师为诉讼找到了自认为有利的论据,但最终该案还是随着舆论的消散而不了了之。

02

:改革之路

年,高考政策正在经历一次新的变革。新高考取消了传统的文理分科,“6选3”模式被很多人视作“废除一考定终身”的突破点,认为选择权交给了学生,未来可以由自己规划。素质教育,是新高考政策的一个立足点。不过新的焦虑也同时酝酿而生,给予心智未开的高中生多大的选择权,成为改革的一个新难题。

与之对应的高校自主招生,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里,也陷入了“对寒门子弟不公”的疑虑,在争议中被取消。年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自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强基计划”深入总结了高校自主招生和上海等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是继《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以来,高校人才选拔培养迎来的又一重大变革,集中体现了新高考的改革方向。

只有消除对不同类型教育的歧视,消除社会对人才评价的学历歧视时,高考升学、进哪一类学校,才能变为学生自主的选择,而不是唯一的“成才出口”,这样的高考才会“不惑”。而这,需要改革基本的社会福利制度、教育管理制度、人才评价制度,等等。

03

的高考记忆

年的高考,是极不平凡的一次高考,这是在全球仍笼罩在新冠肺炎疫情阴影之下,我国进入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之下举行的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活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高考时间罕见地延期到7月7日与8日举行。与此同时,南方各省份在7月遭遇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安徽歙县突发50年一遇的严重内涝,道路被淹,通行受阻,考试无法正常举行,语文、数学两科考试被迫延期,且罕见地启用了高考副题。

(一)天灾无情考生被困雪中送炭助力高考

1、湖北咸宁:暴雨致7名考生被困消防紧急送考

在湖北咸宁,由于连续几日的大暴雨,导致多个地段的积水达到1米多深,不少参加高考的学生被困在家中,咸安区消防救援大队接到指挥中心报警后,立即出动抢险救援车,消防员们迅速赶赴需要支援的考生家中进行救援。在消防救援人员抵达现场后,由于大雨还在不停的下,积水过深,消防车无法继续前进,救援人员立即携带救援装备,利用橡皮艇靠近向考生家中靠近。当时,居民家一楼已淹没,考生与家长焦急站在楼道里等待,消防员迅速利用橡皮艇将考生转移至消防车中,顺利将考生送到咸宁高中高考考点。

2、湖北黄梅:多名高考生因暴雨被困,坐大型铲车转运

同样是在湖北,黄梅县内涝严重,水深达1米多。当时数百名参加今年高考的学生被困在学校,急待转移。当地消防救援人员立即赶到现场,由于降雨量太大,水位在不断上涨,救援皮划艇冲锋舟的动力不够,情急之下,救援人员组织了大型的铲车,轮流进入校园转运考生。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出:

3、安徽歙县:连夜搭建浮桥全力保障高考正常进行

受暴雨影响,安徽歙县主城区多地现严重积水,道路交通中断。歙县高考语文、数学延期,为了保证高考顺利进行,歙县当地连夜搭设浮桥、制定应急线路,并启用定制大巴接送考生,确保考生及时安全到达考场。

当地紧急搭建两座百米以上浮桥,搭建队伍多为自愿报名参加。仅仅一天时间,通往歙县中学的浮桥已架设完毕,另一座浮桥也在架设中,并在当夜确保完工,保障考生们能顺利到达考点。7月8日,安徽省歙县所有考生皆如期进入考场参加考试,歙县的高考恢复正常。

在高考期间,警察、消防的工作人员们尽全力帮助考生,保障高考的有序进行,他们是默默无闻付出者,或许他们都不曾在新闻中留下一个名字,但这就是中国的基层工作人员,无私奉献,守护孩子们的高考梦想,为考生保驾护航。

(二)考前就医周身不便古道热肠急人所急

1、江苏盐城:考生腿部受伤,特警背送5楼考场

在江苏盐城,一名考生因腿部受伤,坐着轮椅赶到考点。在得知他的考场在5楼后,特警队员一口气将他背上5楼,帮助他顺利抵达考场。

2、安徽砀山:考生高考前突发阑尾炎,做完手术行走困难,民警一路抬进考场

在安徽砀山,一名考生考前突发阑尾炎,手术后行走困难,于是当地警方用担架一路将他抬进考场,在警察离开时,考生抱拳感谢。

无论是二话不说背起考生就冲向考场的警队员,还是放下外卖订单骑着电瓶车载着中途抛锚的考生火速前行的外卖员,从他们的拳拳目光中,我们看到的是全民接力高考、全民助力青春梦想的温情社会。

(三)在岗守护舐犊情深三年一剑感恩父母

山东青岛:以爱守护,别样温情,父母在岗位上为默默为高考孩子加油打气

对于大多数学生和家长来说,紧张的高考,一生中或许只会经历一次,但是对于青岛交警支队指导员崔风正来说,这样的高考他经历了10次。而今年与往年格外不同,因为当他在考场外维持秩序时,他的女儿也正在参加高考。他说,“虽然不能像其他家长那样目送孩子进考场,但是站在考点外维持秩序、护送考生进场,就如同陪伴自己的孩子。”

右边这张图片是青岛公交集团2路车驾驶员徐静和她的女儿,在高考首日的清晨,当2路公交高考专车停靠在东光路车站时,车上的女驾驶员徐静轻轻地抱了一下最后下车的女孩,是她运送的一位高三考生,也是她的女儿,徐静静静地目送她走进考场,随后关上车门恢复营运工作状态。徐静说,“虽然错过了亲自陪伴着她进入考场,但她知道妈妈就在外面守护她,她一定会理解的。”她希望女儿能静下心来好好考试,而她也会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为自己的女儿和全市高考学子们助考护航。

父母是我们身后永远可以依靠的港湾,这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无法亲身到场为自己的孩子加油的父母,是特殊的,是无私的,他们坚守自己的岗位,为更多别人家的孩子们保障顺利出行,帮助更多的考生圆一个三年的梦,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研讨小结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收官,年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年是历经坎坷的一年,年的高考也注定不平凡,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偶有意外,因为有了老师、父母、社会各行各业的支持,后疫情时代挡不住我们“决战高考”的信心。

来源

第一、二小组成员

供稿

冯帆

编辑

尹昭宇

校核

刘宏亮白玄薇魏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zwph.com/jtzz/123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