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组会意向性再植术颌骨囊性病变受累
在科研的过程中,你是否也曾好奇——期刊究竟期望接收什么样的文章?为了促进口腔医学科研界的学术交流,帮助大家锻炼“科研脑”,ChineseJournalofDentalResearch(CJDR)与今日口腔特别邀请到了在CJDR上发布科研成果的5位科研人,在本期??云组会中分享他们的科研成果。CJDR是中华口腔医学会英文会刊,收录的文章类型包括科研论文原著、综述、专家共识、专家笔谈、病例报告等。那么,能被CJDR收录的文章究竟是什么样的?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
组
会
时
间
??????
IsIntentionalReplantationAppropriateforTreatmentofExtensiveEndodontic-periodontalLesionsRelatedtoPalatogingivalGroove?立根固本——意向性再植术处理由畸形根面沟引起的伴广泛骨病损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两例韩冰1*,刘颖熠1*,刘凯宁2,高敏3,王祖华1△,王晓燕11医院牙体牙髓科,2医院牙周科,3医院特诊科观看以下视频了解该科研成果韩冰副主任医师此处下滑查看摘要
畸形根面沟(Thepalato-gingivalgroove)好发于上颌侧切牙。由于根面沟处的附着薄弱,导致其容易成为细菌、毒素入侵的途径,引起牙周组织破坏,进一步引起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治疗原则为彻底的感染控制及封闭畸形根面沟。当感染范围较局限,采用翻瓣术结合或不结合再生性手术,同时处理根面沟。但当感染程度较重,骨病损范围过大,选择直接拔除还是意向性再植就成为需要考量的问题。直接拔除后可能会出现由于骨缺损范围大导致的前牙区美学修复难题。但是,意向性再植术要求患牙具有较好的牙周条件。因此,对于由畸形根面沟引起的大范围骨病损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处理方式亟待探讨。通过对两例诊断为上颌侧切牙畸形根面沟继发大范围骨病损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患牙使用意向性再植术,并进行长时间的随访,探讨同直接拔除患牙相比,意向性再植术具有哪些更好的临床效果。病例1(图1):患牙诊断为22畸形根面沟继发牙周牙髓联合病变,舌侧中央PD12mm,松动度Ⅱ°。X线片及CBCT显示围绕牙根大范围的骨病损,唇侧及腭侧骨板穿通(图1a-e)。治疗顺序:牙周系统治疗——根管治疗——意向性再植术。再植术持续时间控制在15min以内,术中预备根面沟并使用MTA充填,复位固定(图1f-h)。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复查骨病损修复良好(图1i-l)。术后24个月复查时出现牙根外吸收(图1m),但龈缘和龈乳头无退缩,腭侧中央PD2mm(图n-o),且骨病损已基本完全愈合(图1p)。图1
病例2(图2):患牙数年前已于外院完成根管治疗及全冠修复。就诊时诊断为12畸形根面沟继发牙周牙髓联合病变,舌侧中央PD9mm,不松动。X线片及CBCT显示围绕牙根大范围的骨病损,唇侧骨板穿通(图2a-c)。治疗顺序:牙周系统治疗——意向性再植术。再植术时间控制在15min以内。术中预备根面沟并使用MTA充填,复位固定(图2d-f)。术后3个月,6个月复查骨病损修复良好(图2g-h)。术后36个月复查时出现牙根外吸收(图2i),但龈乳头无退缩,腭侧中央PD3mm(图2j-k),且骨病损已基本完全愈合(图2l)。图2
对于畸形根面沟引起的伴大范围骨病损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虽然牙周情况不佳,但是仍推荐使用意向性牙再植术而非直接拔除。由于存在大范围的骨病损,结合拔牙后数月牙槽骨的吸收改建,必然形成HVC牙槽嵴分类的C-large型骨缺损,后续难以获得完善修复治疗效果。通过意向性再植术彻底控制感染,促进骨病损愈合,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龈缘和龈乳头的位置。即使随访数年后出现牙根吸收,也可有效保障后续的美学修复治疗效果。??点击直达原文引文格式:HanB,LiuYY,LiuKN,GaoM,WangZH,WangXY.IsIntentionalReplantationAppropriateforTreatmentofExtensiveEndodontic-periodontalLesionsRelatedtoPalatogingivalGroove?ChinJDentRes.;23(3):-.doi:10./j.cjdr.a.PMID:.
ControversiesRegardingtheManagementofTeethAssociatedwithCysticLesionsoftheJaws颌骨囊性病变受累牙处理的争议赵熠1,刘冰2,赵怡芳2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1口腔修复科,2口腔颌面外科
观看以下视频了解该科研成果此处下滑查看摘要
颌骨囊肿及囊性肿瘤的持续生长,可造成面部畸形,牙松动移位,咬合关系紊乱,甚至下颌骨病理性骨折。根尖周囊肿是较常见牙源性囊肿,较小的病变常规根管治疗后即可治愈,较大的病变则需手术治疗;前牙、前磨牙区的根尖周囊肿,常在囊肿刮除术中对已完成根管治疗的牙行根尖切除术,而磨牙区病变常因上述操作困难不易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而较多选择术中拔除患牙。含牙囊肿等囊内的阻生牙,一般在病变刮除术同期一并去除,但是前牙或前磨牙,应尽可能保留;年龄轻小的患者,袋形术后受累牙常可萌出。囊内含牙距牙槽嵴较远或预期萌出时间较长者,需术后戴用间隙保持器或囊肿塞,预防邻牙移位及有利于含牙萌出。偶尔需正畸治疗使其就位到牙列中,但有关术后正畸的治疗时间尚无一致的意见。囊性病变相关的低位阻生牙,常造成下颌骨下缘骨质菲薄及阻生牙根尖与下牙槽神经紧密附着,刮除术可能导致神经损伤或病理性骨折时,可先行袋形术,或是刮除术中行截冠术,以减少医源性并发症。对于囊性病变累及的健康牙,保留或是术中拔除,何时根管治疗,是否行根尖切除等,尚无一致的意见。一部分学者建议将牙源性角化囊肿、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等累及的牙拔除,以减少复发;另有学者则采用病变刮除术中将突入骨腔的根端部分截除以利彻底清除病变。根管治疗虽能延长患牙在口腔内保存时间,但与活髓牙相比,功能减弱,更易脱落,因此对牙源性发育性囊肿的受累牙,围术期是否常规根管治疗尚有不同观点。虽然颌骨囊肿刮除术/根尖切除术可破坏牙髓血供,但基于牙移植、牙髓再生治疗的发现以及部分囊肿术后病例的观察与研究,可以认为囊肿刮除后的血凝块为牙髓血运重建提供了一个无菌的适宜环境,骨腔愈合过程中有可能实现牙髓血运重建。血凝块中含有大量的干细胞,可提供充足的细胞来源,但通过根尖孔长入的新血管或组织的量,与根尖孔的大小、病变范围及患者年龄等因素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囊肿刮除术是最常用的术式,而袋形术较多用于治疗大型颌骨囊性病变。袋形术或减压术的基本原理是消除囊内压力,促进患区骨修复,病变渐进性缩小或消除。与单纯刮除术相比,袋形术后病变明显缩小时再行刮除术(二期手术)可较多保存受累牙的牙髓活力及减少邻近结构损伤;年轻患者袋形术后囊内含牙可自行萌出或配合正畸牵引而萌出,有利于长期发挥正常咀嚼功能。对于根尖周囊肿的病源牙,需行根管治疗,或囊肿刮除术中拔除;而发育性囊肿累及的活髓牙的处理有不同的方法,尤其是对于牙源性角化囊肿的受累牙保留是否影响复发尚有不同意见。近年来,颌骨囊性病变治疗过程受累牙的保存与牙髓活力变化受到学者的